一、脉诊的起源与发展
脉诊具有悠久的历史,有关脉学内容,始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《伤寒论》论述了 26 种脉象,《脉经》提出 24 种脉象,李时珍的《濒湖脉学》载有 27 种脉象,李士材的《诊家正眼》载有脉象28种,近代脉诊多以28 种脉象论述。
二、脉诊原理
脉象的产生,与心脏的搏动,心气的盛衰,脉管的顺畅,气血的盈亏,各脏腑的协调作用有关。脉象是全身功能活动状态的综合反应,因此通过诊脉,可以察知相关脏腑组织的情况。
(1)心、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
1、心脏的搏动
2、脉管的舒畅
3、心阴与心阳的协调
心脏一缩一张有节律的搏动,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。
脉为血之府,是气血运行的通道。
(2)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
肺有主气,司呼吸,朝百脉的功能。肺对脉的影响体现在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。
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,统血的功能,为气血生化之源,又称“后天之本”。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,可表现为脉之“胃气”的多少。
肝藏血,肝主疏泄的功能,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,调节血量,调畅气机的作用,有利于使全身气血调畅,经脉通利,脏腑功能正常。
肾藏精,为元气之根,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,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。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,尺脉有力,是“有根”的特征。
北京孵德中医科学研究院为了帮大家提升中医技能,把神奇的中医脉诊发扬广大,特邀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的张平老师来教授中医脉诊,全程以实操为主,手把手教学,让你两天快速掌握脉诊方法和技巧。
三、诊脉部位和方法
(1)诊脉部位
1、三部九候诊法: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
2、人迎寸口诊法:《灵枢·终始》
3、独取寸口诊法: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
4、寸口趺阳或太谿脉诊法:汉·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
寸口部位切脉始见《内经》,《难经》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,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。
(2)寸口脉法
部位: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(桡动脉),古代又称“气口”或“脉口”。历代医家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,推测人体生理、病理状况,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。
原理: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?
是脉之大会 —— 太渊为肺经源穴,肺朝百脉;
脾肺同为太阴经 ——两经均起于中焦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;肺气靠脾气不断充养。
位置浅显 —— 便于操作。
四、脉诊时间
适合诊脉的时间:古有“平旦”之说。一为清晨,二为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。
每次脉诊的时间:每次诊脉候患者脉搏不应少于“五十动”,一般为3–5分钟,至少不少于1分钟。为了更加准确观察患者的脉搏,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疾病上,患者的脉象会出现节律不齐。
五、诊脉注意事项
1、平息
平息是指医生在诊病是注意调整呼吸。以每次呼吸脉动4次,闰以5次计算。
2、体位
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,前臂自然向前平展,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。
3、诊脉时间
诊脉的时间以清晨(平旦)未起床、末进食时为最佳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诊法常以平旦,阴气未动,阳气未散,饮食未进,经脉未盛,络脉调匀,气血未乱,故乃可诊有过之脉。
六、脉象分析
(1)正常脉象—平脉
平脉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,又称正常脉象,简称常脉。
正常脉象的特点:
1、有胃:脉有胃气表现在脉位居中,不浮不沉;脉率调匀,不快不慢;脉力充盈,不强不弱;脉道适中,不大不小;脉势和缓,从容流利。
2、有神:(1)应指有力柔和;(2)节律整齐。
3、有根:(1)尺脉有力、 (2)沉取不绝,所以有“尺以候肾”、“沉取候肾”的说法。
四季气候会影响脉象的变化,春微弦、夏微洪、秋微浮、冬微沉。此为应时之脉,属生理现象,反此则为病。
(2)常见脉象
疾病反应在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。一般而言,排除正常生理变化范围及个体生理变异状况外的脉象,都属病脉。目前多数学者主张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6脉为纲,统领28脉,从位、数、形、势四个方面进行体察。而辰慧老师则根据临床经验,给我们讲解了7种较为常见的脉象。
1. 浮脉:
脉象特征:轻按即得,重按力减;举之有余,按之不足。如水漂木。
临床意义:主表证,亦见里证。当外邪侵袭肌表,人体正气趋向肌表以御外邪,故脉气鼓动于外,脉象显浮。浮而有力,邪盛正不虚;浮而无力,体虚外感,邪盛而正虚;若脉浮紧,外感风寒,寒主收引,血脉拘急所致;若脉浮数,外感风热,热则血流薄疾所致。
浮脉亦见于虚证。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,阳气虚衰,虚阳外越,脉浮无根,又称虚浮脉。故《濒湖脉学》说:“久病逢之却可惊。
2. 沉脉:
脉象特征 :轻取不应,重按始得,举之不足,按之有余。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理解为“深脉”。
临床意义 沉脉为里证的主脉。邪郁于里,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,属于实证;若脏腑弱,正气不足,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。
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,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,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。
3. 迟脉:
脉象特征:一息脉来不足四至
临床意义:主寒证
4. 数脉:
脉象特征:一息脉来超过五至,不满七至
临床意义:主热证
5. 疾脉
脉象特征:脉来急疾,一息七八至
临床意义:阳极阴竭,元气将脱
6. 滑脉:
脉象特征:往来流利,应指圆滑,如盘走珠
临床意义:痰湿,食滞,实热,常人,妇女妊娠
7. 涩脉:
脉象特征:脉细而涩,往来艰涩不畅,如轻刀刮竹
临床意义:实症:气滞血瘀,痰湿内阻; 虚症:精伤,血少。
七、实操练习
诊法:定关—布指—运指
布指
一般患者位于左侧,医生用左手诊脉,也可以用右手。中指放在桡骨茎突,微微向前推,中指弯曲,呈弓形约为45度。运用指目的位置诊察病人的脉搏的跳动 。
患者号脉的手上有手表,镯子等物品,应提醒患者取下,确保脉诊的准确性。有衬衫扣子需解开,露出手腕部分,方便诊脉。
运指
举法——是指用较轻的指力,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。亦称“轻取”或“浮取”。
按法——是指用较重的指力,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。此法又称“重取”或“沉取”。
寻法——寻是寻找的意思。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。指力从轻到重,或从重到轻,左右推寻,调节最适当的指力,寻找三部脉动最明显的部位,统称寻法。又称中取。
通过举—按—寻,便于诊察到更为明显的脉象,还可以了解脉位的深浅位置。
通过张平老师细致的理论讲解后,同学们也都上手实操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决知此事要躬行!” 脉诊的学习,理论重要,但实践更为重要!张平老师全程手把手带着大家练习。
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实操练习,在彼此的手上体会真实不同的脉象。
学习费用:原价1980元,现优惠价1280元
学习地点:江苏徐州大马路69号睿柏云酒店6楼
八、报名咨询
丁老师:15252269924(同微信)
评论0